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要是能重来,我不选竞赛”

新视点记者 武大新视点 2018-06-20
“要是能重来,我不选竞赛”

采访:房璐雯 邱彤 于浩 魏思铭

文字:房璐雯

编辑:江婧怡 李颖迪


从一名2016届物理竞赛生到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杨凡(化名)成功地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他依旧能清晰地记得那段疯狂准备物理竞赛的时光——自己和其他六个人被关进“小黑屋”里,没有老师,没有课堂,没有课间,从早到晚只做一件事:刷题。


每一个专心准备竞赛的高中生都会有一段全面停课、投入竞赛复习的经历。



杨凡所在的高中,专门为各科竞赛生划分出了自修教室。因为没有窗户,小教室被杨凡他们戏称为“小黑屋”。在作息明确、纪律严苛的省重点高中,这里是一片无人监管的高度自治区。


准备竞赛的日子不比备战高考轻松。在高二的时候,杨凡就维持着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的作息。合起来一千多页的竞赛书,杨凡翻来覆去做了三遍,直到看到题目就能回忆起答案和解题步骤。除了周末在学校和校外上竞赛课,杨凡还会去竞赛强省参与培训。在杨凡的日程表上,像和朋友一起聚餐、周末出游这种普通高中生的娱乐和休闲对他来说都是奢侈的。


每年的竞争从9月初的省赛就已开始。各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开始时间不同。通过了省赛,竞赛生们才有资格参加全国联赛,(以下简称国赛)国赛又分初赛和决赛。


只有拿到国初赛一等奖,竞赛生才有可能进入省队,代表本省进军国决赛。国决赛中,选手进行新一轮选拔,并从中划分出金、银、铜牌和无牌。国决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可以进入国家队,参与重大的国际锦标赛。


但在大多数竞赛生看来,只要拿到了国决赛的金牌,就相当于拿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这几乎是他们的终极梦想。


每一级比赛都是过一层筛,被筛走的人一个个退出“小黑屋”,回归高考的阵营。


某竞赛名校高二竞赛班数学组


虽然和杨凡同属竞赛综合实力很强的陕西省重点高中,但李浩的学校却因为本省生物竞赛师资力量较弱、难出成绩而并不重视生物竞赛的选手培养。数学、物理竞赛在省赛开始前,学校还会组织培训。而生物竞赛的培优课几乎是放养式,老师有空就上一下课,没空就解散。


作为“散养型”选手,李浩凭借强烈的兴趣,几乎靠自学闯进了省赛。但准备生物竞赛这件事,他瞒了父母两个多月。


东窗事发于高二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他比正常水平发挥时下降了约200个位次,掉出了优等生之列。李浩不得不向父母坦白,自己选择竞赛道路以后,上课从没认真听讲,一心钻研生物竞赛,现在他已经过了省赛,希望父母能支持他停课复习,备战国赛。


李浩的妈妈觉得竞赛风险太大,不同意他继续走这条路。李浩表面上妥协,但压根没有死心。写作业的时候,他在高中课本下藏着竞赛书,只有爸妈推门进来“查岗”时,他才佯装在做学校作业。


在那段“做地下党”的日子里,李浩反而更加喜欢竞赛了。竞赛给他带来了一种“叛逆的喜悦”,他觉得自己是个勇士。


但这种叛逆很快又体现在他周考、月考的名次上。排名的持续大幅度跌落告发了李浩的“不务正业”。选竞赛还是选学业,这个选择题又摊到了台面上。终于,在李浩的班主任的帮助下,李浩的父母选择了妥协。


但实际上,李浩的爸爸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他觉得李浩并不能在竞赛这条路上走远:“让他停课复习吧,去了国赛被淘汰下来就死心了,就能安心学习了。”


然而,李浩的爸妈低估了自己儿子在生物上的天赋和热情,李浩在生物竞赛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又一次几乎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晋级。他拿到了国初赛的一等奖,拿到了进入省队的名额,他终于要像其他竞赛生一样,进入全面停课的备战阶段。


他想好了,在国决赛中能拿到好名次的话,他就要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那里是他的理想之地。


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开幕式



高二时,杨凡就拿到了物理竞赛国决赛的铜牌。已经获得北大一本线无条件录取资格的他搬出了“小黑屋”,高考之于杨凡不再是千军万马齐过的独木桥。其他高考生的预备着高三蜕一层皮,而他的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名校的校门。


但这种清闲杨凡并没有享受多久。高三的时候,学校对杨凡提出了要求——他们希望杨凡再次参加物理竞赛,取得更好的名次。


为了劝杨凡复赛,校领导锲而不舍地给家长打电话,找各种理由把他叫到学校,每天换一个领导找他谈话。杨凡听说,前几天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找他们班的竞赛银牌谈心,“你这签了一本线以后就可以好好搞高考了,说不定还可以给咱搞个状元。”


他渐渐明白了学校的意思:竞赛不是为了把你的高中三年变成两年,成绩不嫌更好,你要继续进取。


杨凡没有拒绝学校,但这次参赛他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好好准备。在国初赛笔试成绩出来后,学校估计以杨凡这次的成绩进省队悬,决定动用关系把他送进省队。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之前,杨凡不愿意上省竞赛委员会办的辅导班,曾因此和竞赛委员会起过冲突。这一插曲让整件事变得有些难办——竞赛委员会丝毫不打算把名额给杨凡。


杨凡再次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他听到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最不想听的陈词滥调式教导:学校辛辛苦苦培养了你这么久,给了你这么多支持,现在该你回报母校了;如此云云。杨凡听懂了学校的潜台词,他们希望他自己和竞赛委员会交涉,去争取进省队的资格。杨凡没有当场拒绝,只是低头听着。


从校长那里出来,他径直回到小黑屋,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里。他想起之前准备竞赛的那段日子里,和自己一同准备物理竞赛的六个人都把这里当成了半个家,生活残酷却美好。


王旭把家里的凉席拿来铺到地上,后来觉得空调房里有点冷,带了床被子,如果教导主任不来阻止,他甚至想晚上也睡在这儿。大伟把躺椅拿来,中午就在上面眯一会儿。赵盛特别喜欢收集瓶子,他从来不喝桶装水,只喝纯净水,喝完就在地上把塑料瓶摆成一个整整齐齐的序列。


在刷题的间隙,杨凡抬眼就可以看见一起备战的哥们儿,虽然相互之间并不说话,但他知道有人就在那里和他一起。


那时候,他每天都比别的竞赛生先到学校,看一会儿散文或诗集再开始刷题。但他不敢读小说,怕陷入情节就无法自拔,影响他刷题的专注力。他还会专门等隔壁的文科班下课的时机出去接水,看看文科班漂亮的女生换换心情。有一次,他从两个女生身边走过,其中一个女生对另一个说:“哇!那个男生长得好帅!”,他听到后“立刻觉得天空都蓝了”,开心了一整天。


如今,这里没有小伙伴,只有刷不完的竞赛题和教导主任、分管校长偶尔的探视。


竞赛变成了他不想要的模样,小黑屋不再有当初的气氛,现在连他也将要变成靠关系的“恶人”。杨凡郁闷至极,他惶恐自己屈服于学校,参与和委员会的交易,更加害怕自己被同样的手段排挤出竞赛队伍。


杨凡开始频繁地逃出小黑屋,逃到离学校不远的大唐西市看电影,或者干脆窝到家里看一天小说。在学校领导又一次把杨凡“抓”回来后,他们改变了策略。校长告诉杨凡,如果这次进了省队他能认真准备,他有很大的希望取得银牌,可以直接被保送进入北大物理系。


这句话一下击中了杨凡。他对自己国决赛只拿到铜牌而未能直接被保送到物理系耿耿于怀。杨凡犹豫了,如果用北大物理系的保送名额做筹码,他同意在学校出面交涉的情况下,向竞赛委员会让步以换取省队名额。


接着,国初赛实验成绩公布了。进省队需要看笔试和实验的综合成绩。好在杨凡实验成绩较好,拉高了总体位次,成功进入省队。得知自己不用走那条动关系之路的一瞬间,杨凡松了口气,他感觉自己还是清白正直的,依旧是站在反对走关系一队的。同时,杨凡也听说一个笔试成绩奇低的人实验考试居然拿了满分,进了省队。


经过省队培训中的多次考试,杨凡他们都看出来,这个人是个“关系户”。杨凡偶而参与这样的议论,但他再也没有底气和其他竞赛生一样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个人。因为差一点,那个关系户就要叫“杨凡”了。


全国物理竞赛决赛金牌奖牌和证书


拿到国初赛一等奖的那段日子是李浩竞赛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在和爸妈的斗争中绝地反击,又成了他们年级的“风云人物”。一次,他被班主任推上讲台发表获奖感言,在台下数十张充满期待的面孔中,李浩看到他喜欢的女生冲他笑了笑。那一刻,强烈的骄傲感砰地冲上李浩的头脑,他深感自己当初坚持参加竞赛是极其明智的选择。


但这种快乐并没有维持多久。


在进入省队之前,李浩的老师悄悄告诉他:“这次竞赛委员会就分给了咱学校一个(进省队的)名额,咱学校就你一个省一,所以肯定就是你,你没问题。”李浩很奇怪,“进省队的名额不是按成绩排下去吗,怎么还有分名额这种事?”


老师解释,国初赛成绩是板上钉钉的,但能否进省队还要参考“省集训队选拔考试”的成绩。后者是省内阅卷、省内定成绩,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这是学校给你们争取到的好处”,老师拍拍李浩的肩膀,示意他放心。


李浩很快明白过来,这个“省集训队选拔考试”可能是各个学校和省竞赛委员会隐藏某种交易的一块幕布。


当李浩他们在考场内绞尽脑汁应付“省集训队选拔考试”时,考场外几大名校的老师同样焦灼地为自己学校的学生争夺省队的名额。


进省队的名额,表面上看是综合这次考试和国初赛的成绩确定,但实际上,却是由竞赛委员会和各名校商量决定。国初赛一等奖是进省队的门槛,但是这次获得生物国初赛一等奖的有24个人,省队的名额却只有8个。这八个名额里,李浩的学校拿走了一个。至于剩下的七个名额,陕西省的一家名校一口气拿走了四个,另外三个名校各家一个。       


“明明我是凭实力进的,为什么现在好像学校帮我争取到的一样”。他忿忿不平,在贴吧上和那个拿走四个省队名额的名校的学生为这事吵了起来,后者为自己学校有这样的“本事”洋洋得意,李浩深感不屑。


虽然坚信自己是凭实力进了省队,但每当李浩在集训小测中排名靠后时,他都会冒出一个念头:自己能进省队是不是真是老师争取的?“不可能的,”李浩吓得一哆嗦,赶紧否决了这个念头。



杨凡不负众望,在第二次国决赛中获得银牌成绩。他烦闷的一切,在他获得北大物理系录取资格的一刻,仿佛已经以美好的结局结束。他又一次从紧绷的竞赛生活回到悠闲中。


但李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直深信自己靠实力说话的他并没有像动漫中热血又正义的主人公一样,在故事的最后获得最美好的回报。


201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8月22日结束,实验成绩公布后紧接着就是颁奖典礼。李浩早在两天前笔试成绩出来时就知道自己是铜牌,因为只有笔试成绩排名前一半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实验考试,他和室友并没有接到参加考试的通知。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颁奖仪式


奖项从铜牌开始公布,李浩是第一批上台领奖的人。在台上,他扯着嘴角装作开心的样子,心里只盼着颁奖典礼早点结束,好让他早点去竞赛生保送资格的签约现场。他研究过往年的情况,如果在2013年,凭他的竞赛成绩,他可以降分至一本线无条件录取到中科大或浙大。


但随后的签约现场,只来了北大、清华和武大三所学校,李浩翘首以盼的中科大并没有出现。直到当年12月,他听闻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被取消的消息,他才发觉,当时中科大的缺席已经预示了风向标的转变。


李浩试着走向人头攒动的北大签约点,排了很长的队,只等到招生老师一句“等有时间了再说吧。”梦想破碎又清北无望的李浩,无奈之下签约了武汉大学一本线无条件录取,结束了自己的竞赛生涯。


签约武大当晚,李浩更新了日志。“今天,闭幕,颁奖,签约,当回到酒店时,内心的痛苦突然一下子迸发出来无法抑制。因为我明白,明天回到西安后,意味着我不再是生竞生而且一名高考生,意味着我一年时间或许就与生科为路人,这9个月,我放弃了一切,我可以拍桌子和父母撂翻只为不要再管我,可以天天和各科老师对着干也只为了没人管我,可以学校课一点不听然后考试作弊掩盖真相,可以对着生竞说白首不相离……结束了吗?就这么结束了。”


从这以后,李浩再也没有更新过关于竞赛的任何动态。


近期回顾


评论 | 世界读书日,全民假读书?

图片故事 | 朗读亭的武大两日行

信息图 | 这是一个男人统治的世界吗?

关注 | 媒体人都忙着转行,新闻毕业生该去哪儿呢?

图片故事 | 朴槿惠下野首日: 光华门民众集会


如果有幸参与了您的精神生活

那就支持一下新视点吧~

 欢迎打赏~



排版 | 刘武久


武大新视点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报

我们微笑,并依旧充满希望

微信号:whuxinshidian

欢迎交流及提供新闻线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